小型醫療廢水處理設備是專為處理醫療機構產生的廢水而設計的設備,其核心功能是高效去除廢水中的病原體、重金屬、有機物等有害物質,確保廢水達標排放或實現回收利用。其原理通常采用“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消毒”的組合工藝。預處理階段通過格柵、沉淀池等去除污水中的懸浮雜質;生化處理階段采用生物膜法或活性污泥法,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深度消毒環節則常用紫外線、二氧化氯或臭氧等技術,殺滅致病微生物,最終實現污水達標。
小型醫療廢水處理設備的維護保養:
一、日常巡檢與基礎維護
外觀與結構檢查
每日檢查設備外殼、管道、閥門是否有破損、腐蝕或泄漏,重點排查連接處密封性。
清理設備表面灰塵、污垢,保持環境整潔(如地面無積水、雜物)。
檢查安全防護裝置(如護欄、警示標識)是否完好,確保操作安全。
運行狀態監測
記錄設備運行參數(如電流、壓力、流量),對比標準值,異常時立即停機排查。
觀察曝氣系統是否均勻,避免局部缺氧導致處理效率下降;檢查攪拌裝置是否正常運行,防止污泥沉淀。
二、清潔與防堵塞維護
格柵與過濾系統
每日清理:清除格柵截留的懸浮物(如紗布、棉簽),防止堵塞影響進水。
定期反洗:石英砂/活性炭過濾器每周反洗1-2次,根據水質更換濾料(石英砂1-2年,活性炭6-12個月)。
沉淀池與污泥處理
每周清理:排空池體,清除池底積泥,防止板結;檢查排泥管道是否通暢。
污泥脫水:每日清理濾布殘留污泥,檢查張力與密封性;每月更換磨損濾布或滾軸。
消毒設備維護
紫外線消毒器:每周擦拭燈管表面污漬,每6-12個月更換燈管。
二氧化氯發生器:每日檢查原料液位與反應壓力,每周清理管路結晶,避免腐蝕泄漏。
三、關鍵部件專項維護
泵類設備
水泵:每月檢查葉輪是否堵塞,定期潤滑軸承;每季度檢測電機絕緣電阻,防止燒毀。
污泥回流泵:每周檢查運行狀態,確保污泥循環正常,避免池體沉積。
風機與曝氣系統
風機:每月檢查皮帶松緊度,定期潤滑;每季度清理過濾器消音器,防止堵塞。
曝氣器:每日監測曝氣均勻性,清理堵塞物;每月檢查布水系統,防止局部酸化。
膜組件(如MBR膜)
每日記錄:膜通量與跨膜壓差,異常時及時化學清洗(次氯酸鈉或檸檬酸溶液)。
每月離線清洗:深度去除膜表面污染物,延長使用壽命。
四、水質與工藝監控
水質檢測
每日檢測出水余氯、pH值,確保消毒效果;每月送檢第三方機構,驗證總大腸菌群、腸道致病菌等指標是否達標。
根據檢測結果調整藥劑投加量(如絮凝劑、消毒劑),避免過量或不足。
工藝優化
根據進水水質波動(如COD、氨氮濃度變化),調整曝氣時間、污泥回流比等參數,確保處理效率。
定期補充活性污泥菌種,維持生物處理系統穩定性。
五、電氣與安全維護
電氣系統檢查
每月檢查配電柜、電纜絕緣電阻,防止短路;清理控制柜灰塵,確保散熱良好。
定期備份PLC程序,防止數據丟失;檢查傳感器準確性,確保信號傳輸穩定。
安全防護
維修時斷電操作,懸掛警示牌;配備應急停機按鈕,防止突發故障。
操作人員穿戴防護裝備(如手套、護目鏡),避免接觸化學藥劑或高溫部件。
六、季節性維護重點
冬季防凍
對暴露在外的管道、閥門包裹保溫材料,防止凍裂;停用時排空設備內積水。
增加巡檢頻次,重點檢查密封件是否因低溫老化。
夏季防暑
確保風機、電機散熱良好,避免過熱停機;清理設備周圍雜物,保持通風。
增加藥劑儲存庫通風,防止高溫導致化學藥劑變質。










